close

銀行主管指出,民眾申請小額信貸時,表面看起來約3%的低利貸款,可能透過產品「巧立名目」,將經營風險轉嫁到其他費用,讓貸款利率失真,民眾應該統一以「總費用年百分率」計算,才能真正比較各家貸款產品利率高低。

 

銀行將轉嫁給貸款人的方式,大致為額外買保險以降利率,或者要貸款人支付帳管費、風險管理費。

以合庫銀推出的信貸搭配保單商品為例,30歲的曉華向銀行貸款100萬元,因而投保保險100萬元,一年的保費為4,000元。曉華因為買了這張保單,合庫願意在貸款前半年把利率減碼0.05個百分點,但若仔細精算,曉華一年僅省下約250元利息,卻花4,000元買保險,不見得划算。

台北富邦銀的優選信貸,針對前1,000大企業的員工提供3.99%的優惠利率,但貸款人除了支付利息,還要支付貸款額度2%的帳務管理費,和貸款金額1%的風險管理費,兩者合計約9,000元。

台北富邦銀表示,會將額外成本計算成「總費用年百分率」,以免計算方式過於複雜而導致客戶誤解,引發客訴。

 

【2008/05/21 經濟日報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boblog 的頭像
    marboblog

    我的投資策略

    marbo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